報告人:王攀 中汽數據動力電池室主任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各位專家代表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的王攀,非常榮幸受到主辦方的邀請來參加此次會議,今天給大家帶來關于“雙碳”背景下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思考這樣一個議題分享。
中汽數據一直以來也是支撐工信部節能司在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相關管理政策研究和行業管理相關的支撐工作,在電池的回收利用領域也是深耕了十多年,我們作為政府的智囊機構,對整個動力電池產業也有自己的一些深刻理解和洞察。
首先我先從整個的數據層面,通過幾組數據來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目前所身處的這樣一個產業、這樣一個賽道目前相關的現狀。
從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從2009年開始我國啟動十城千輛的計劃,正式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在2015年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進入到快速發展的階段,在2018年,我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首次突破了一百萬輛,截至2022年底,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已超過1624萬輛,累計銷量達1597萬輛。到現在整個產銷量已經連續八年位居世界首位,可以說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在整個國際上確定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與此同時,動力電池這個產業也是快速增長,
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計裝配量達716.3GWh,其中三元電池321.2GWh,占44.8%,磷酸鐵鋰電池385.7GWh,占53.8%,其他類電池9.4GWh,占1.4%。2022年1-12月,我國動力電池裝配量294.6GWh,同比上升90.7%。據測算,生產這些動力電池共消耗金屬鋰7.19萬噸、鈷6.44萬噸、鎳16.02萬噸。
隨著新能源產業以及動力電池產業的快速發展,所以我們要考慮到從車上退下來的電池它的退役、回收以及何去何從的問題。對于動力電池的退役,我們圍繞著整個電池的一些設計壽命,包括它使用過程中的損耗,以及隨著一些政策的引導和市場的驅動等等多方面的因素,去進行了相關的一些預測分析,這個預測分析也是基于我們在國家平臺的數據,以及中汽數據多年來積累的終端銷售數據,從而對整個動力電池退役量進行了相應的預測。
有幾個結論,第一個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新能源汽車它的一個平均使用壽命,當前來看是明顯高于行業所估計的6到8年,所以說整個動力電池它的退役高峰是要晚于行業早期的預期。到2022年底,整個新能源汽車累計的停用報廢量達到了51萬輛,報廢的動力電池是超過了24萬噸的規模,其中磷酸鐵鋰占比相對比較高。在未來兩到三年里,報廢的新能源汽車是非運營載客汽車、租賃載客汽車、專業作業車等等,報廢動力電池主要集中在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電池,預計2025年當年,全國新能源汽車停用報廢59.5萬輛,報廢動力電池24萬噸。
在整個政策和市場的驅動之下,隨著電池回收產業不斷升溫,很多的企業也在積極去履行相關的電池回收責任,去建立整個電池回收利用體系。截至2022年12月底,累計有159家汽車生產和48家梯次利 用企業共設立回收服務網點10056個,已覆蓋全國31個省 市327個地級行政區。其中,2家及以上企業共同建設的網 點2348個,占總量的23.3%。主要分布在長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等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相對發達的區域。
2022年當年,全國共有103家綜合利用企業開展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共回收廢舊動力電池10.2萬噸,同比增長55.2%,回收的三元電池占49.5%,磷酸鐵鋰電池占42.2%,其他類電池占8.3%。截至2022年12月底,全國累計有122家綜合利用企業回收廢舊動力電池22.9萬噸,這些電池主要來源于廣東、江蘇、江西等省市。
電池回收之后第一步就是對于電池的梯次利用,我們知道工信部也是在2018年開始,一直到現在,累計發布了四批動力電池綜合利用規范條件的企業名單,也就是我們行業中所說的電池回收利用白名單企業。我們來看梯次利用這一塊,19個省市相關企業入圍了這個梯次利用的白名單企業,覆蓋了華北、華東、華南以及中部相關的地區。白名單中的梯次利用企業合計產能將近50萬噸/年,主要集中在動力電池生產配套相對比較成熟的區域。所生產的梯次產品它的主要應用方向,也是集中于低速動力、基站備電和儲能領域,其中低速動力這個領域占比是比較高的。
再生利用方面,一共有16個省市的企業相關企業入選到白名單企業當中,覆蓋了華東、華南、華北等等區域,合計產能超過90萬噸/年,這樣的企業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等等鋰電上游材料,以及冶金產業相對來說基礎比較雄厚的這樣一些地區。對于再生利用來講,它所提取的這樣一些鋰電金屬含量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據測算,2022年當年,再生利用企業共回收提取金屬大約鋰0.09萬噸、鈷0.11萬噸、鎳0.29萬噸、錳0.24萬噸。我們做一個對比,拿當年動力電池生產所需要的鋰電金屬含量,以及比較我們企業通過再生利用所回收的金屬量,再生利用的回收金屬量能占到全年金屬銷售量的比例大概在3.2%-7.6%之間,應該說通過電池的回收和再生,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前端對于電池上游原材料它的緊缺,但實際上因為這個比例相對來說還是比較低,未來整個的電池規?;艘燮谶€是要在未來兩到三年中到來,當前來看尚不能成為電池生產原材料的主要來源。
面對如此錯綜復雜以及競爭激烈的市場,我們對于整個市場怎么來看待呢?我們這里做了一些相關指數和風險分析。首先看一下海外投資風險指數研究,產業鏈相關的企業都在布局海外礦產資源,在海外去布局這個礦產資源也是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來看看這個風險究竟體現在哪幾個方面。一個是說鋰電的礦產資源它所在的這些地區和國家,本身是有一定的風險,比如說經濟比較落后,再一個政局不穩定,此外還有地緣政治風險等等。另外隨著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從政策趨勢可以明顯感受到資源所在國不斷加緊對鋰電池的政策,給我們構建了壁壘。
我們如何分析鋰電礦產資源海外投資風險指數呢?主要從以下五個主要的一級指標進行分析,包括在資源的儲備體量,包括資源所在國的政策與市場環境,包括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以及國外與中國的雙邊關系,包括國家信用安全性等等,同時在五個一級指標之下,我們又分析了23個二級指標,這樣的一些詳盡分析,也是為了助力企業能夠更好的去走好布局海外礦產資源的第一步。
通過我們的分析,我們來看幾個分析的結論,首先從鋰資源的海外礦產投資風險來看,鋰資源海外投資安全性的等級,排在前位的國家依次是阿根廷、玻利維亞、智利、澳大利亞。從前面五個評價維度中,從資源儲備體量、雙邊關系的安全性、政策與市場環境的占比較高,從資源的儲備體量情況來看,像玻利維亞、阿根廷鋰資源的儲備量遠遠高于其他國家。從雙邊國家來看,智利與中國的關系是最好的,從市場和政策環境的來看,葡萄牙和阿根廷處于更優的地位。再來看鈷資源海外投資風險,排在前位的國家一次是剛果(金)、俄羅斯、馬達加斯加和摩洛哥,我們首先看一下資源的體量,剛果(金)整個資源體量在全球占比是達到了70%,以絕對的資源體量優勢成為各國投資鈷資源的首選。
另外一個是我們對于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區域競爭指數的研究和分析,為什么我們要分析這樣一個指數?實際上現在有很多的企業,一方面有意向入局到動力電池的產業鏈,去布局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效和良性互動。此外,當地的政府主管部門也以此在制定動力電池產業政策方面,以此作為依據,能夠擴大整個動力電池生產制造產業招商引資項目的落地。所以說基于此我們是從政策環境、行業引領,包括產業活力以及生產支撐、科技創新,以及制造潛力等等這幾個維度,對于相關地區的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區域競爭指數進行了相應的分析。
我們來看幾點分析的結論,首先從競爭力表現上來看,TOP10的省份,廣東省、江蘇省是排在前兩位的,各項水平指標相對來說比較平均,表現比較優異,在整個排名的平均值以上。在第二梯隊是浙江、山東、上海、湖北等等省份,這樣一些省份在個別的一些指標方面是表現優異,此外也有明顯的弱勢指標有待于進一步提升。另外一個維度是從不同的區域上面來劃分,可以看到華東地區是以將近95%的分數,成為整個2022年全國動力電池生產最具有競爭力的區域,而且在整個排名上、得分上是遠遠領先于第二名的華南區域,我們知道華南區域也有廣東這樣的大省,廣東省整體的表現是比較搶眼的,但相對于其他的省份就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此外受一些經濟因素和環境因素的影響,像東北、西北這樣一些地區,整個動力電池產業還是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約,排名是比較靠后的。
第三個指數是關于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熱力指數,通過一些維度的分析,去評判各地區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的發展水平,從而也是為政府主管部門去規劃地方的產業發展,以及為相關企業投資布局方面去提供相應的參考和借鑒。這里我們也是圍繞著整個區域產業的關注度,包括整個區域產業發展規模和質量,以及退役動力電池的回收潛力、企業創新情況等等維度進行了相應的分析。我們來看一下分析的結果,首先回收利用產業發展來看,從全國來看,各個地方、各個省份存在明顯的差異,廣東省在整個產業的關注度和回收潛力方面占據優勢,華東產業聚集效應比較明顯,產業發展也是處于全國領先的水平。包括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這一塊,我們也進行了分別的分析,除了廣東省之外,江蘇、浙江、湖南、江西等等這樣一些省份也是緊隨其后,這樣一些省份也可以成為未來企業去投資布局的一個選擇。
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目前政策的進展和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我們大概是在2014年、2015年的時候,就開始支撐工信部節能司搭建整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的框架,截至到目前,在我們支撐之下發布了十余項的文件,基本形成了頂層制度、溯源管理、行業規范、試點示范、事中事后監管常態化工作機制,基于這種全生命周期的理念,以及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這兩個理念相加持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體制目前在國內已經建立完成了。在新的發展階段下,整個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面臨著非常復雜的局面,可以看到這個圖中還是我們簡化之后的流程圖,其中涉及到的相關企業主體、相關的環節,我們的物質流向,包括信息流的傳遞等等,可以看到整個電池回收利用涉及到的主體非常多,流程非常長,環節非常復雜,所以說對它的規范管理是非常復雜的這樣一項系統工程。在管理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出現了新的情況和新的問題,一個是管理范圍上來講,之前我們只是管裝車的動力電池,未來要將未裝車的動力電池,包括研發生產以及維修環節產生的電池也要一并管理起來,填補空白。商務部在2020年的時候發布了715號令的實施細則,提到了報廢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不齊全的回收說明。再一個是出現的車電分離模式,電池租賃機構的角色目前游離于整個制度管理體系之外的,也要把它納入進來,形成管理的閉環。
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于電池回收這個環節由于缺乏立法,沒有明顯一個限制的準入門檻,門檻很低,引發了不規范的回收行為。此外在整個電池回收、運輸,以及再利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為了降低危險品的運輸成本,很多企業也衍生出來了就近破碎和集中處置的模式,首先這種模式沒有問題,但是在這個模式衍生出來的過程中,有很多,比如說有土辦法的工藝對電池進行拆解破碎,由此引發了安全的問題。此外行業中也存在一小部分小規模的,不規范的電池拆解破碎企業,由于當地的環保監管不到位,也導致了這樣一些問題的產生。
基于上述的這些問題,當前我們在做一個事,就是要對2018年發布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進行一個全面的修訂,并且上升為立法,這項工作也是在2020年初,我們支撐工信部節能司一直在推進的一項工作,計劃在今年能夠對外征求意見,把我們新版本的管理辦法對外進行公示。在新版本的管理辦法當中,遵循的原則是在繼續遵循全生命周期和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強調廢舊動力電池的規范回收利用和管理。包括電池生產企業、包括車企、電池租賃機構、報廢汽車拆解企業、個人集團用戶等等,都會納入到新版本管理規范當中,在回收環節也設置了門檻的要求,來規避雜亂的回收小作坊企業。此外對于末端治理這一塊,對于梯次企業和再生企業,以及中間衍生的電池拆解和破碎企業,也是從技術、環保等等各方面的要求,去提高了相應的門檻。
另外一塊除了對于最頂層的制度修訂和上升為立法之外,我相信有一項制度也是受到行業的關注,就是我們發布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公告,在實操層面對于電池梯次產品的認證規則,當前我們也在加緊研制過程中,包括第一批的認證目錄預計也會在今年發布,相信通過這種模式可以將梯次利用市場作進一步的規范。
剛才講了很多電池回收利用的問題,電池回收利用在整個電池全產業鏈條當中承擔了樞紐的作用,從而形成了整個閉環,才能夠推動整個電池產業它的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們對于動力電池的可持續發展也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首先我們為什么要關注動力電池的可持續?剛才講了很多,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應該說是已經占據了很多先發優勢,在新能源產業、在動力電池產業方面,我們可以說也是彎道超車的狀態,所以說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就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再加之現在很多的資源壁壘,很多的資源國像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等等,對戰略資源的監管和掌控愈發的嚴格,因為他們的目的就是去中國化,怎么保證中國動力電池產業在國際上的優勢地位等等,這個是需要全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共同去考慮和共同去努力的。由此中汽數據也是正式向行業發起了中國動力電池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目的就是支撐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以及動力電池產業來應對海外的競爭,以及海外為我們構筑的綠色壁壘,保持我國的電池產業在整個國際上的優勢地位,才發起的這樣一個行動。我們也將通過對標海內外相關的政策,包括對于可持續性的一些方法學研究,以及對可持續性的評估體系、評估指標、數據庫和平臺的建設,以及對于動力電池全產業鏈條相關碳資產的評估、核算和認證等等這幾個維度,去推動動力電池可持續發展行動計劃。
接下來有幾個重點的任務。首先第一個任務就是我們要開展全產業鏈盡職調查實施路徑的研究,包括政策跟蹤,以及如何構建供應鏈盡職調查的規則,以及如何建立供應鏈的數據庫。第二塊是全生命周期的溯源管理,重點關注的是現在要開發中國版的電池護照,它的一個落地可行性,包括我們依托當前已經建設完成的國家溯源平臺,將這個電池護照的概念在國內率先進行落地,為企業未來的出口創造提前應對的準備。第三個方面是關于電池材料回收以及關鍵礦產資源循環利用的評估,這里大家也比較關注的歐盟電池法規當中,明確提出了對于原材料使用比例的要求,究竟如何去核算?如何去認證?包括如何去公示等等方面,我們也在做這樣一些落地的方案,也是為我們企業未來能夠走出國門,我們的產品能夠走出去,提前去想好這樣的一些應對策略。另外一塊就是關于碳排放這一塊,雙碳目標的提出,相信這一塊的工作也是設計了行業非常廣泛的關注,碳排放如何去核算?包括整個碳減排的策略、效益,包括即將會開啟的CCER,相信大家也都了解過CCER方法學的重新開啟,我們通過電池回收利用如何將碳減排的效益轉化成企業的收益等等方面,我們希望能夠助力企業去完成。
最后就是將我們上述的這樣一些研究成果,以可持續發展這樣一個關鍵詞,向政府主管部門去提出整個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也是推動我國整個動力電池產業在國際上能夠繼續保持住我們的優勢。對于這一項行動計劃,我們會在5月份組建整個行動計劃專家委員會,在6月份開始到年底,會有各種各樣的一些專題研討,包括一些成果的宣傳,到年底的話也會將我們一些研究成果上報政府主管部門,從而將可持續發展的話題能夠持續下去,在此我們歡迎各位行業專家,感興趣的話可以多多加入到我們這個行動計劃當中來。
謝謝大家!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